智能家居
苹果宁愿跳票也要用的Micro LED究竟是什么
日前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透露,苹果方面正在开发配备Micro LED屏幕的新款Apple Watch Ultra,但由于遇到了生产制造方面的问题,因此原定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的时间被推迟,最早可能会在2026年第一季度亮相。
许多朋友可能会对此感到好奇,Micro LED究竟是何方神圣,会让苹果方面宁可以新品跳票为代价也要配备呢?
事实上,Micro LED属于下一代显示技术,是由尺寸为1-60μm的LED发光单元组成,其体型通常只有主流LED的1%,像素点距离也由毫米缩小到了微米,具备轻薄、低功耗、无需背光、光电转换效率高、响应时间达纳秒级等特性。
具体来说,Micro LED的每个像素都包含红、绿、蓝子像素,并且每个像素还都可以单独控制,因此能实现对亮度、颜色、对比度的精确控制,实现高解析度、高亮度、高对比度,以及高色彩饱和度的显示效果。
此外,功耗也是Micro LED的一大亮点,其功耗最低可达LCD的10%、OLED的50%,因此也有着非常高的吸引力。而在常规使用的寿命方面,由于Micro LED使用的是无机材料,因此避免了氧化、老化、烧屏等OLED存在的问题,大幅度的提高了稳定性。
可能有的朋友会对Micro LED和Micro OLED有些混淆,虽然两者的名称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异,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。简单来说,Micro OLED是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,是通过在有机材料中施加电压来激发发光;Micro LED则是一种LED技术,是通过在半导体材料中施加电压来激发发光。
也正是因为具备诸多优势,因此目前有诸多厂商很早前就对Micro LED进行了布局。
据相关报道显示,苹果方面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已累计投入至少10亿美元用于研发Micro LED有关技术,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。但在当下,Micro LED想要普及还要面临来自成本、生产等多个角度的困难。
其中生产是Micro LED现阶段所面临最大的难点,而这一技术被称之为“巨量转移”。由于需要将LED晶体薄膜转移到驱动背板以完成封装,因此要更精细化的操作来转移数量达到几万、甚至几十万的微米级元件,所以实现的难度也极高,而良率不高导致的成本上升也使得其规模化生产成为了一大难题。所以目前有观点认为,苹果新款Apple Watch Ultra的跳票,非常有可能就是Micro LED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暂时还不可控。
并且在这里还有一个核心问题,那就是“巨量转移”所需要转移的LED晶体薄膜越多,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面板尺寸越大,相应的良率就会更低、同时成本也更高,如果面板尺寸越小,良率就会相对提高、成本也就越低。
在DigiTimes的相关报道中显示,苹果方面已规划将iPhone的屏幕从OLED升级至Micro LED,以实现更高的屏幕亮度、更低的功耗、以及更高的对比度等,并解决OLED所存在的频闪、烧屏等问题。
TrendForce相关调查显示,Micro LED应用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将成为重要的增长点
据TrendForce此前公布的市场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今年下半年部分厂商可能会推出配备1.4英寸Micro LED屏幕的智能手表,这不仅意味着Micro LED将郑重进入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,同时也有望在后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Micro LED的重要增长点。
其实目前关注Micro LED的并非只有苹果一家,包括TCL华星、天马、京东方等上游屏厂早已有所布局。
例如,京东方通过控股华灿光电打通上游环节,已拥有位于北京的Micro LED先导线,并将陆续推出了Micro LED商显、TV、穿戴、车载显示等产品;TCL华星则与三安光电在厦门合作推进Micro LED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,还在武汉、广州生产基地研发Micro LED的LTPS(低温多晶硅)和金属氧化物基板。
此前在深圳举办的UDC2023国际半导体显示博览会上,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(厦门)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、副院长席克瑞曾表示,Micro LED已进入上行周期,预计2025年开始快速增长。
并且他认为Micro LED在车载显示中有一定优势,可用于车窗显示、投影、侧后视镜内置屏、一体屏、仪表屏、中控屏、副驾驶屏。此外据他透露,天马在厦门合作建设了Micro LED产线年点亮首款产品、并投产。
除了在上游产业链非常关注外,目前包括三星、海信等消费电子厂商也有所动作,三星方面此前更是推出了售价高达百万元的110英寸Micro LED电视。但结合这类终端产品现阶段的售价显而易见,大尺寸Micro LED屏幕的普及无疑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。不过有消息显示,“巨量转移”技术已得到改善,今年业内或将采取激光直接转移的方式来提升良率,并且对减少相关成本会有一定的帮助。
尽管目前Micro LED受技术条件、成本等因素的限制,在大尺寸上并未成熟,但在小尺寸应用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。因此具备低功耗、高性能的Micro LED或将会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迎来突破,并有望在未来成为这类终端的主要屏幕材质。
同时随着有关技术的逐渐成熟,特别是“巨量转移”和封装有关技术的进步,随着后续Micro LED逐渐从智能可穿戴设备扩展到车载显示领域,也有望带动大屏终端的成本逐步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