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BG葆格荟李伟成×老牛:大规格正方形瓷砖要火为什么是1200×1200mm?

发布日期:2024-02-11   发布作者: 新闻动态

  10月20日晚,华夏陶瓷网•更优选直播栏目特别邀请到了一位非常年轻时尚的企业品牌创始人,西班牙进口瓷砖平台BG葆格荟联合发起人李伟成。

  李伟成是一个80后“创业老板”,他常年深耕国际市场,有着十多年的国际贸易经验,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他非常了解全球陶瓷行业的产品、品牌、设计、风格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。

  直播当天,他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的解析了意大利博洛尼亚展所呈现的趋势,同时还重点梳理了1200×1200mm方形砖的前世今生。

  他表示,中意之间在瓷砖生产的基本工艺方面已经缩小了差距,真正差别是在于对产品的溯源和对材质的本身理解,和产品从元素到成品,整个制造链条各环节的高度融合。

  而对于大块方形砖回归的思考,他认为是基于趋势、思想和消费主张以及设计美学的回归。

  他表示,1200×1200mm方形砖不仅符合意大利、西班牙的家装需求,也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的正统理念,在设计上也能带来更多无限的可能,因此会成为下一波主流规格。

  基于此,BG葆格荟也推出1200×1200mm的方形砖,但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,BG葆格荟的大方块砖不只是在规格上做了改变,在设计元素和工艺上也进行溯源,通过不同角度去表达出更加自然、多元的美学理念。

  ps:以下为直播内容整理,分为两大板块,前面6小点是谈趋势,后面6小点谈大方块砖,全文字数1万5,干货十足。

  老牛:大家好!我是老牛,欢迎各位来到华夏陶瓷网更优选直播间,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BG葆格荟西班牙进口瓷砖平台的联合发起人李伟成。

  李总是我今年才认识的一位年轻的帅哥朋友,他很优秀,所以我一认识他就“盯”上了。

  BG葆格荟在行业内也算一个新品牌,接下来把时间交给李总,你先介绍一下自己。

  我个人从事瓷砖行业已经17年了,之前一直负责国际贸易,是近3年开始做国内品牌建设。

  我们的模式既有国际贸易,也有国内平台。共有出口、进口和国内三个板块业务。目前拥有4个西班牙的品牌,分别是有两个西班牙原装进口的品牌GRESPANIA和CIFRE,两个西班牙授权国内生产的品牌BG&BORGETTO(西班牙葆格瓷砖)和BORGETTO(西班牙宝珈陶瓷砖)。

  今天很荣幸给大家讲一讲今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展的趋势,我会从设计师、产品经理、老板、营销等角度去分析。

  这次大概去了半个月时间,此前我一直在想,今年意大利会不会跟往年不一样?毕竟疫情三年有所影响。

  而且这三年中国也在蒸蒸日上,我们之间的差距是不是越来越小?还是越来越大?

  展会上,我也看到了十几年的老朋友——ICC汉贝托汉总,他是我以前国际贸易的客户。他也提到今年3D或者数码模具很流行,但我更想表达的是“立体”这个词。

  立体表现在工艺上增加了很多数码模具和实体模具,在岩板上应用钢带模具,或者是多种工艺的结合,形成更立体的表现。

  第三个是“混搭”,不一样的材料,不一样的属性在同一个空间,同一个平面出现,会给整体空间创造出更灵动的风格。

  第四个是“突破”,以往展会大部分瓷砖规格是长方形,但今年很多正方形产品,突破了这3、4年瓷砖尺寸的边界。

  因为它不是传统方形,意大利、西班牙正方形规格也是经常存在的,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板块,正方形比如600×600mm、1200×1200mm都是主流的规格。

  很多人问我这次博洛尼亚展有什么趋势,我说可以先回看4月份的米兰设计周。因为意大利厂家的设计灵感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于米兰设计周。

  比如纹理方面,洞石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,很多大品牌都做起了洞石,说不意外是因为4月份米兰展就已然浮现了很多洞石。

  这次展会,无论是意大利还是西班牙品牌大多数都有这样的产品,比如IMOLA、IRIS和西班牙VIVES。

  李伟成:当时中国这边也做得很好,包括东鹏、天弼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品牌,我们家洗手间几年前装修依然用洞石。

  比如岩板,它是用了“皮带模具”实现出凹凸感,同时叠加数码模具工艺,让凹凸感更明显,更立体;它也应用了一些实体模具压下去。

  在纹理上,洞石有几种不同切的方向,一个是竖切,叫顺纹切,还有一个横切。顺切有方向性,横切没有方向性。

  今年很多都是把同一个洞石的不同切法同时表现在瓷砖上,而且还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使用,效果很自然,更立体。

  横切和顺切在瓷砖行业是比较常规的操作方法,但是今年能看到很多叠加,叫“肋骨模具”,就是一排一排很多线,有一条棱线在里面。

  为什么我要用立体作为第一个关键词,因为现在的产品不是形状上的立体,而是使用上也更立体。

  老牛:不仅仅指的是凹凸,而是立体的表达,几种切面的纹理混在一起设计,也是一种立体的思维。

  李伟成:我们过往所认知的数码模具更多是亚面的,但今年它很多是以柔抛形式出现,这可能是一个新趋势。(上图最右边)就是用干粒柔抛加上数码模具呈现出来的。

  我讲一点小插曲:在去博洛尼亚之前我去了罗马斗兽场,里面就用了大量的洞石。

  我觉得从洞石真正的使用场景来看,才知道洞石有多漂亮。我以前理解的洞石更多是从中国生产的角度来理解,我去到那边才发现洞石是怎样的。

  洞石是第一个小趋势,第二个小趋势是几何图形,这种几何图形在视觉上的冲击感很大。

  常规的纹理都是以石材、木纹、大理石作为基调,但现在出现了混合元素里面叠加几何图形的设计,整体空间就更显年轻化和现代感。

  基本上每个大品牌都会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纹理,这也是瓷砖年轻化、品牌年轻化的代表。

  老牛:以前我们用几何图形没那么大胆,都是小小的,现在整片砖都用几何图形。

  李伟成:(上图)最左边那个就是一片1200×1200mm的正方形大砖,我看到之后深受启发,原来正方形做几何图形会更搭。

  这此展会很多品牌都有几何图形,可能他们真的在做一种产品创新,因为瓷砖都是仿天然的多。

  但这种肌理是石材,融入水泥混搭,再叠加几何元素和不同色,看上去会很立体,其实它是平面的,但我在现场看感觉很立体。

  我觉得,几何元素从色块的搭配也能形成很强的立体感,这是我看到的第二个方向。

  IMOLA是我很喜欢的品牌,他们这次分了几个题材,一个是理石产品the room系列,还有岩石产品therock系列。

  实际上,在中国IMOLA更多是小规格瓷砖居多,最大是1200×1200mm,有1200×2600mm岩板,但是不多。

  今年他们主品牌IMOLA和另一个品牌LA FAENZA都出现了很多大规格岩板。

  但从几年前它已经变了,有常规的600×1200mm,一部分700×1500和900×1800(mm),但更多的是1200×1200mm,IMOLA也是最早把这个规格引进中国市场的纯进口砖品牌。

  老牛:我记得2018年去意大利就看到了1200×1200mm,回到国后在终端就是看到IMOLA的展厅已经摆了,这些年一直都在摆。

  李伟成:是的,在中国,1200×1200mm就是IMOLA最重要的规格,没有之一。

  比如上图的空间,他用三种表面同时呈现在一个空间里,即使是不同的表面颜色做也能做到很一致,看起来一点也不违合。

  地面的是用干粒柔抛的数码模具呈现,墙面有一面用了哑面,在哑面基础上用定位胶水,把一些细节提亮,还有一面使用干粒全抛做出来全亮。

  李伟成:您说的对,是为了展示产品,但也说明这种搭配是有讲究的。颜色一致,不违和,这个是他们做得比较好的地方。

  李伟成:对,因为不在同一时间生产,不在同一条线上生产,肯定会割裂。但是在这里,能够正常的看到它的整体效果。

  李伟成:是的,2019年他们展会还没这么奔放,当时把the room系列展示出来,也是很夸张的理石。

  但现在他们把展厅切割成一个个空间,用空间展示单品。这就是IMOLA的产品。

  小规格回归是今年很明显的一个趋势,是很多大品牌里较为重要的分支,占比也很高。

  IRIS也是,在中国,IRIS是岩板居多,这次在他们展厅看到很多小规格和大规格一起使用。

  刚才刘总也说1200×1200mm这个规格不是今天才有的,一直都有。2019年我也看到过,2022年我在网上注意到也有这个规格,但不是特别多。

  很多展位也专门展示了这个规格,比如意大利品品牌CERDOMUS,这个展厅绝大多数都是以1200×1200mm为主。

  这个品牌很专注,每年主题都很清晰,我2019年去的时候全部都是展玉石。今年则以规格作为主题展,用色彩和理石等等去进行板块区分。

  所以说,1200×1200mm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,也是意大利的一个趋势。

  还有就是正方形瓷砖多种规格的混搭,比如1200×1200mm,它会在旁边再搭一些正方形的小花砖。

  包括600×600mm规格,在主流市场还很常见,比如,澳洲市场也是这个规格为主流。

  其实,正方形一直都是主流规格,只是这几年中国发展非常迅速,或者是因为生产的原因,导致长方形占比较多。但在国际上,正方形一直都是较为重要的存在。

  这是我在展会之余去IRIS工厂看的,这个是他们旗下品牌ARIOSTEA在户外展示的大规格岩板,我觉得很震撼,原来岩板在户外展示也能这么出彩。

  (上图)在IRIS里面会看到小砖的应用和混搭,他们现在已经跨越了尺寸的界限。

  包括在展会里面(上图),很多品牌都是用岩板搭配小砖,而且不违和很协调。我自己展厅装修也是这样,把岩板和小砖配在一起。

  工艺方面,数码模具今年很突出,除了IMOLA用了很多数码模具,ABK同样也是。

  ABK一直做质感,前两年做通体比较多。他们所讲的3D也包括了通体3D,从“面”到“坯”到“底”都是一样的。

  ABK在工艺表达上是做到比较极致和领先的一个品牌,产品很花俏,比较吸引眼球,它是有很多工艺在里面。

  这些是ABK做的比较立体的。它的木纹砖叠加了几何元素,用釉料堆出来,显得很立体。

  色彩方面,暖色调正在回流。以往无论是意大利还是中国,灰色调都比较主流,但现在没那么主要。

  实际上,美拉德是一个食品,从生煮到熟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,是从浅浅的卡其色变成浅棕、深棕,再变成橘色。

  这个色调在今年的潮流界刮起了一风,展会上也有很多品牌展示,包括土耳其的Kale,意大利GIGACER等等,还有西班牙好几个小砖品牌,以及PANARIA在展位有6、7个馆主题颜色都是美拉德。

  老牛:接下来我们进入对话环节,我先问你一个问题,你认为意大利看到的这些趋势,和国内相比,哪些是已经同步的?

  第一,“复刻釉”,这两天很多客户在问,它就是一种立体表现,把釉料腐蚀到砖里面形成立体感。

  第二,包括IMOLA比较有代表性的胶水干粒,特别是今年8月份以后慢慢的变多工厂在做。

  李伟成:是的,但中间断层了,因为很多工厂都说实用性不高,费用很高,所以就没有做。

  我们现在看意大利顶尖品牌,第一是胶水干粒在技术上提升了很多,第二是在覆盖面上使用的更多。

  以前做胶水干粒是把胶水打在纹理上,再从整片砖都覆盖到干粒上面,有胶水的部分吸住,没胶水的部分抽风机抽走,这是很复杂很不精准的过程。而且费用很高,美感也不是非常足,这也是国内这几年很少用的原因。

  今年我们正真看到最新的趋势,是不用将干粒撒满整片砖再吸走,现在是精准定位。用皮带模具叠加干粒,叠加了胶水干粒,几种工艺混合在一起,从底到面有几层工艺,这样立体感就更强。

  第二,在图案结构上的处理做得很巧妙,我看到IRIS有一款产品就用了三种工艺,但是看起来好像做出了4、5层的感觉。

  因为它在胶水的边缘处理得很好,很顺滑的过渡到干粒,干粒再很顺滑的过渡到皮带模具坑里,形成了4、5层的视觉上的层次感,整个表现很有张力。

  其实它并没有太深的模具,但是体现出来的效果很丰富。这是我们跟他们的差距。

  比起第一代,它能和砖面更融合在一起,第一代是很突兀,凸出来的感觉。现在他们用不同的工艺结合图稿,做更自然过渡的处理,很顺滑。

  还有,2020年以来,我们从始至终在岩板上强调用微模具,今年他们也有,但他们也出现了很多凹凸感很强的立体模具,是一种实体模具。能体现出更强的整体立体感,层次更丰富。

  李伟成:对,时尚就是一个轮回,每一次轮回,都是以更高姿态或者更新形式出现。

  实际上,我感觉中国和意大利在中端领域里,普通产品或中高端产品是很接近的。

  李伟成:没错,但是在高端领域我们仍旧是有差距,我去了IRIS的实验室里面看,专门展示一些新型的意大利最顶尖的工艺。

  我觉得中意之间最重要的还不一定是工艺上的差距,而是对产品本身,对原生素材的理解。

  他们做的这么好看,不一定完全用工艺堆叠出来的,而是对产品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。

  意大利瓷砖产品的研发逻辑:第一个是从空间上来引导产品研究开发;第二是在开发产品时,会向上追溯原生素材,从原生素材再指导产品的工艺和设计如何去结合。

  包括从上游的设备制造,色釉料、图稿、品牌方几方面结合在一起去研发一款产品,这样才可以做出极致的产品出来。

  我觉得中意之间产品的差距就是在这里,比如米兰展,展什么石材他们会一起去研究,“溯源”,然后联合设计、生产的各个关联方一起研究,如何去表达的更好等等。

  像我们做品牌的,还算对瓷砖产品研究比较深,但真正去研究石材,和你的上下游共同去研究生产的并不多。

  老牛: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,人家已形成明确的社会分工,而且每个机构在他垂直领域里面是非常专业的,他们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圈。

  李伟成:我觉得我们做瓷砖不单只是要模仿石材、木纹,而是要追求“源于石材胜于石材”的目标。

  我们前提是要把它理解透,再加上对空间、美学的理解,再融入自己的想法,才能让产品更有生命力,才能说自己是源于石材胜于石材。

  老牛:这个我们还处于发展阶段,因为我们过去40多年都在做生产,做规模,做利润。

  我在跟很多工厂技术型负责人聊天时也会说到这个,中国还是有很多致力于把中国瓷砖行业向高处推的工厂。在往技术里深挖,往原生素材上深挖。

  现在我们做产品研究开发已经不单只是跟图稿公司合作,更多是要跟工厂、釉料公司一起通力合作。

  我觉得做产品,你要跟你的上下游传递好你的产品目标、想法和理念,包括你想表达的最终空间效果,还有客户人群,他们才会知道怎么配合你。

  是不是能够理解为,瓷砖由小到大,已经大到了极限,1600×3200mm,不能再大,再大交付都成问题,所以只能往回做一些多样性。

  李伟成:使用上再大已经没有过大价值,因为根本运输不了,您讲的是迫于无奈的回归,其实在我看来,意大利和西班牙还真不是迫于无奈,而是从空间角度去考虑。

  他们做不做大规格,第一个是看客户的真实需求,第二个是对空间的理解。他们对空间的理解,某一些程度上是领先于我们的。

  老牛:你前面讲意大利瓷砖开发的逻辑是以空间为导向,定材料,以材料来推它的原料、配方、工艺,或者还要找到素材。其实空间需求是多元的,我们过去几年也走了极简风,多元性是缺失的。

  我们把空间做成了一片到顶,小的瓷砖根本看不到,恨不得就是一片通铺。这是一个删繁就简的阶段,5、6年,现在也是一个回归。

  李伟成:是的,国外中间也是这样,就是做统一和谐的感觉,比如很大的石纹和水泥,做出来就是比较协调统一的场景。

  回到国内,前几年整个市场还是处于增量市场,头部品牌发展比较好,是因为地产增量的原因,但现在从增量变成存量市场。这是第一点原因。

  第二,年轻消费力正在崛起,特别是90后、00后,没有思想约束,他们更有个性的表达,需求更多元。

  其实年轻人对空间的需求是多样性的,前几年整个行业都在推素色,但今年素色慢慢降下来了。

  更多元的回归到理石、木纹、小砖这些,我觉得这种回归对我们新兴品牌也更友好。

  老牛:我觉得现在是去中心化时代,去中心化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多元化。未来一个品牌去做产品,或者设计师去做空间的时候,会慢慢的多样。

  从米兰或者到意大利博洛尼亚再到中国,我们过去这条脉络是很清晰的,米兰是时尚中心,意大利博洛尼亚展受米兰影响,我们受博洛尼亚影响。

  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发生改变,是否也会直接从米兰设计周获取信息,然后创作一些原创产品,这个时代你觉得可期吗?

  李伟成:我觉得是一个小趋势,现在已经很多人在说可能明年更要去看米兰设计周。

  我觉得,瓷砖行业的风格是从米兰设计周到博洛尼亚,再到中国的陶博会,其实这是一个传导的过程。

  博洛尼亚展在瓷砖行业心中地位还是很高,对于我来说还是会去的,但我有一定的概率会先去米兰设计周看看。

  因为去米兰设计周看的是更高层面,更高的格局,更多的空间维度。而博洛尼亚展除了看展,看技术以外,更多的是交流的中心。好比我们在佛山平时见不到的同行,但在意大利碰上都能一起聊几句。

  我们以前去看博洛尼亚展是朝圣心态,现在崇拜减少了,学习增加了,而且还加了一个交流,这种交流既是跟国内同行交流,更多也是跟意大利同行交流。

  李伟成:中国进口砖产品不断攀升,也算是全球购买力最强的国家,现在我们有这个资本去了。

  李伟成:以前意大利展会是不会让我们进去拍照的,现在不是。现在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主动跟你打招呼,这是中国强大所带来的。

  我们现在去博洛尼亚展的心态已发生了变化,不仅是学习,还过去传递我们自己的思想,可以跟他们共同开发产品,双方优势相互结合。

  老牛:今天我们还有一个任务,就是谈谈1200×1200mm有没有成为一个新品类的可能。

  刚才你说意大利已经很普及了,前几天我去佛山陶博会的三个馆,也看到了一些,有些是山东的,肇庆和云浮的也在做。

  很多厂家是今年开始做,有些也在做1米的,但很多人认为1米只是过渡,而1200×1200mm可能会成为未来的重要规格,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或者高端消费人群。

  但是我也发现一个问题,它像岩板一样。一开始我问他们这个多少钱一片?他以为我是卖砖的,就说70多元,但是有几个做高端的卖差不多300元,差别就是这么大。

  我感觉他们一上就跟当年的岩板一样,不过我并不担心,我还是很看好高端,就像低端的800、900、1200始终也都存在。人家要做你也阻挡不了,价格战和以前一样照打。

  经过了3、4年的培育,意大利已经成气侯了,我们现在也开始起来了。但因为你是做高端的,所以想请你聊一聊,对1200×1200mm正方形砖前景的看法。

  第一,刚才说意大利的趋势愈发明显,之前只是单片展示,现在所有地面都用了,今年一个是洞石一个是1200×1200mm,这是很明显的两个趋势。

  现在不只是意大利,西班牙展会也有很多体现,包括我自己代理的品牌基本上把精力也都投入到这个规格上面。

  所以,某一些程度上来说,我们仍旧是受到了意大利、西班牙的影响,或者说他们那边的风会刮到我们这边来。

  第二,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,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注重的是方正、和谐、平衡之美,方方正正给人一种很稳重和谐的感觉。

  中国有一个说法叫天圆地方,天象圆满,地势方正,这是我们中国一直注重的文化,天圆地方也是我们的传统。

  以前是生产导向,生产什么规格更多,就导向了什么规格,包括以前“800砖”一直很流行,到现在也很流行,只不过已经沦为了低价产品,没人愿意做。但不妨碍正方形依然保持主流,只是在高端领域里比较少。

  由于生产的引导,变成更多的是从600×1200、700×1500、900×1800(mm)。不过这种趋势只是一个短期,现在慢慢的开始回归到多元。正方形的回归也是一种多元需求的回归。这是第二个,因为中国方正的传统。

  第三,1200×1200mm方形在产品设计表现的张力上更强,特别是一些理石纹理,1.2米的画幅肯定比600×1200mm的宽度更大,显示上就更大气。从设计上说,也是所谓的张力更丰富。

  另外,在使用上放后面,我们很早之前就对设计师群体做过调研,他们都说很特别,感受也比较震撼。

  一是产品的表现力,二是在设计上有更多铺贴和使用方式,除了正常平行的铺贴以外,还可以对角线铺贴,错位铺贴,不一样的颜色,不同纹理旋转组合,这样整体空间就显得更为灵动、大气。

  所以在设计表现力上,方形是远胜于长方形的,因为长方形有些东西调不了的,但正方形竖的纹理调了一个方向可以转成90°,变成横的,形成交错纹理。

  包括颜色的搭配也一样,如果长方形忽然出现新的颜色会很突兀,但在正方形里面不会。我从意大利回来去了一趟澳门葡京,发现他们整个场地都是白色的卡拉拉,但在中间铺了几片金色的马赛克,已然很协调。

  不是说一定要往正方形走,而是说正方形给了产品和空间的设计更多的选择和玩法,由此设计师也能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东西。

  所以我们做这样的一个东西,第一个要遵循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,第二要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。

  我觉得方向是可以是多元的,正方形有正方形之美,稳重、和谐、对称,给人家的感觉就是回到正方形的世界,天圆地方。

  这是我对1200×1200mm这个规格的理解,它是一种趋势,也是我们的一种未来。

  老牛:你刚刚描绘正方形铺贴的玩法,我就想到了魔方,能够轻松的实现对称美,即使是去调一调它,或者中间增加几个方块,都不影响整体的对称美。长方形我们追求的是那种苗条感。

  李伟成:长方形对于一些有纹理方向性的设计比较友好,比如仿木纹、洞石。但正方形多了一个选择,那个是我们更熟悉的选择。

  我们说“喜欢”=“熟悉”+“意外”,70%的熟悉+30%的意外就等于喜欢。正方形是我们熟悉的,意外是这个规格变的更大。

  而且这么大的画幅,还能让最新的工艺、技术实现完美结合,这是一个意外之外的结果,也是我们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  老牛:我在中国陶瓷城看展时,有个人提到一个看法,说目前1200×1200mm方形瓷砖的单价,两片加在一起贵过1200×2400mm,他认为这个原因会不会使其受一定的影响,难于推向市场?

  李伟成:我觉得不会。你要橘子和橘子比,苹果和苹果比,不要拿高端产品和平台流量产品去比,怎么比都不比过。

  第一,同一维度里,切的时候尺寸不标准,第二,1200×1200和1200×2400(mm)切割出来还是不一样的。

  1200×2400mm切割是连纹的思想,在意大利不是很常规,不是说连纹不好,而是它不是唯一,很多人说大理石要连纹,连纹是一种选择,但不是唯一选择。

  1200×2400mm里切更多是把连纹切割开,但是我觉得同向对比,1200×1200mm规格跟大规格岩板的价格相对较接近,也不能说超过它,这是第一个。

  第二个,在意大利1200×2400mm不是主流规格,岩板更多是1200×2780mm。现在我们将1200×1200mm作为主规格,又做了两个配套规格,向上延伸到1200×2780mm,向下做到750×1500mm。

  意大利也是这样,1200×2780mm是用在墙上,包括在一些大宅上,表现力会更强,我们产品方向也是这样做。1200×2400mm不是他们的主要选择,这个规格更多是在中国,主要用在地面上。

  而且我觉得,原生在1200×1200mm上的设计纹理和切割出来的完全不一样。

  老牛:思路不一样,要做苗条形,1200×2400mm首先要考虑的是延展性,连纹曲线,要利用瘦长的形状。可能一开始就易产生局限性。

  李伟成:我刚才提到“混合瓷砖”的概念,可以用1200×1200mm跟600×1200、600×600(mm)一起拼,因为都可以从1200×1200mm切割过来。

  现在“混合瓷砖”慢慢的开始在中国慢慢回归,很多做小砖的品牌会把600×600,400×600,200×600,200×200(mm)混在一起。

  李伟成:方形砖的玩法有很多,从空间表现力来讲,很多人觉得正方形呆板,其实正方形除了给人一种稳重感外,更多的是灵活性。

  它可以进行多种规格组合,或者从正方形衍生出不同比例的长方形和小正方形,也是一种组合,像魔方、积木,不同板块拼接在一起,带给空间更多的创新。

  而且,1200×1200mm规格用起来损耗较小,因为中国的建筑模数是以400毫米和600毫米为基础的,1.2米刚好是400和600(mm)的倍数,这个规格比其他规格更有优势。

  过去,长方形是一种生产思维,我们现在是从生产思维过渡到消费主导思维,这是一个重要的改变。

  老牛:看来李总是钟情于1200×1200mm正方形,我看你们也做了很多准备,在生产设计方面能不能介绍一下?

  李伟成:2022年我们就已经在部署这个规格了,2023年初实现量产,也算是个性品牌、小众品牌第一个量产的企业。

  现在有20个SKU,我们叫“名匠系列”,MSTERPEACE,解释为“天工之作”,我认为它是一个比较漂亮的产品。

  现在1200×1200mm分为两个阵容,一个以理石、奢石为主的名匠系列,还有一个雅系列,以微水泥、莱姆石作为基材。

  此外,我们还会基于这个规格做一些创新,一是做一些搭配性的花片,这个你们可以期待一下。

  我们也在做一种跨界组合,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、人文艺术进行结合,这也是我们想传递的,品牌年轻化、全球化。

  第三,品牌人格化,这个品牌和我个人调性比较接近,因为我希望做更多的创新和跨界的东西出来。

  同时,在今年意大利展,我们正真看到了瓷砖马赛克的回归,我们也会在1200×1200mm规格上融入石材、水泥和马赛克。

  它一定不是传统的马赛克,我们是基于向瓷砖致敬,但又是跨界的物种,这是我们正在做的,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。

  接下来,我们在1200×1200mm基础上会做更进一步的延伸,要把这个规格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。

  老牛:我在陶瓷城见到一个人他跟我说,有很多人已经在传播BG葆格荟的1200×1200mm规格。感觉到你们势头很猛,慢慢的开始把这个规格卷起来了。

  李伟成:我们对这个规格理解还是比较深的,我们也有一定的客户基础,第三,我觉得我在行业这么多年,有义务或者有这个能力,把这种竞争提到更高的层次,更高的层面。

  不单只是以价格为输出,而是产品的花色、设计、空间和理念输出,把这个行业带到更高维度,是我一直想做的事。

  虽然我们现在力量还很小,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,就是要为这个行业做出一点贡献。

  老牛:你今天讲的都很好,1200×1200mm规格现在只有产品,还有更多的应用、灵活性还没有呈现出来。很期待看到更多的呈现,才是这个规格真正的走向兴盛。你估计这要多少时间?

  李伟成:今年年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空间的应用,到目前为止,这个规格不管是出口还是国内,销量还是可以的。

  像一些传统国家,比如澳洲、韩国,他们对小规格接受度比较高,大规格接受度不高,但1200×1200mm已经在这些国家很好体现。

  另外在南美,东南亚、印尼、越南都进这个规格,所以我觉得很快会普及。后续我们也会举办一场发布会,把这个规格正式全面推到市场。

  老牛:前一段时间也跟你聊过,经过今天,我感觉这个规格真的具备成为一个长线的品类。

  包括这一次陶博会我看一些新闻媒体报道,是偶尔有提及的,但是没有单独把他拎出来讲,我们华夏陶瓷网在两个多月前已经报道过一次。

  之前我在不同场合也零零碎碎跟人谈过1200×1200mm,但今天这个直播,是我们两个第一次完整的在公共话语空间中呈现出来,我相信这个规格会成为一个新关注点。

  今天也是一个伏笔,期待你们1200×1200mm方形瓷砖可以通过一场新颖的发布会,在整个行业真正把这个认知建立起来。

  其实我但愿你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数字化的呈现,把它的灵动性展示出来,或者通过片子表达。我是但愿你们能够扛起方块美学这面大旗的。

  李伟成: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,但压力也很大,本来是一个品牌的事情,现在某一些程度上上升到行业。

  我们如果真正想为行业做些事,就要了解透彻我们的终端代理商,上下游,还有消费者的需求,由此产生出对这个事物的新想法,包括趋势演变,这非常重要。

  老牛:还有两个问题,刚才你提到BG葆格荟有进口和国产的部分。你的产地未来也不一定进口就是意大利,或者国产就是中国,有可能还会在全球扩大产能,或者优选一些供应链,这些都是可以做的,包括到意大利生产,按照你们参与的设计稿,更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。

  不是我们粗浅理解的把产品出口到其他几个国家,这种算是全球化1.0版本的理解。

  我们现阶段的全球化计划是这样:第一,现阶段已有产品出口到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;第二,进口,从意大利、西班牙进口产品在中国销售;第三,国内生产,委托工厂按照我们的设计和产品理解进行生产。这三个板块是已经在做的。

  下一步,其实已经在做了,就是委托第三方国家制造产品,再运输到另外一个国家去销售。

  这类产品,一种原因是可以回归国内市场,第二方面也可以出口到别国市场,比如欧盟、美国,因为这一些地方我们都有客户,但是因为贸易壁垒,我们已停止了国产产品运输到他们那边的通道,但我们的关系还在。

  现在我们对产品的理解更深了,别人也更认可我们。所以BG以后要做的或者正在部署的,就是在意大利、西班牙、土耳其实现生产,下一步可能到马来西亚。生产完直接运输送到美国等地区,运输到欧盟也是完全是可以的。

  为什么能输出品牌?以往做出口,更多是货物之间的贸易,输出的是产品。但以后我们要做是全球化,要把BG葆格荟这个品牌或者另外的品牌,用我们的品牌价值整套输出。

  无论是产品、展厅设计、产品包装、营销的渠道等硬件和软件,一起输送到国外,这个完全也是有可能的。

  李伟成:差不多持平,但我觉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国内我们才做三年,出口板块因为疫情也出去的少。

  但现在很多国外客户陆续进来,每次都有很深入的交流。以前我们更多讲产品、价格,现在是讲模式、趋势。

  为什么我们要全球布局,因为我觉得我们国内这边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软件和硬件。

  老牛:你刚才说要开发一些偏时尚人文艺术的设计产品,是不是跟你的个人调性有关?我想采访一下你,你个人的调性是指什么调性?

  李伟成:刘总,首先我反问你一个问题,你认识我到现在,你对我的印象是如何的。

  老牛:从外在看,你给人是一种年轻的形象,穿戴职业但又不刻板,包括你的发型比较潮,我感觉你有点像设计师,不像一般做实业或者做工厂的人。这可能跟你做外贸有关系,包括你学的又是外语,从小接受的都是一些比较新的东西,或者西方的文化。

  李伟成:刘总说的很对,我自觉得自身是比较时尚的,其实这也是我的一种爱好。“时尚”能够说是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,我自己是比较注重形象的。

  以前我喜欢街头风,现在我更追求的是一种“绅士感”。我觉得在职场里,以正规专业的形象出现,也是你对于客户或者合作伙伴的一种重视。

  在生活方式,我也算比较早接触咖啡文化的,所以很多人来BG第一感觉跟去另外的品牌会有点不一样,会觉得我们的咖啡文化比较好。

  这是一种兴趣爱好,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,我觉得这也算是我个人的竞争优势。你跟我聊咖啡没问题,但如果你让我讲茶叶,可能就没你懂得多。

  最近我也跟朋友一起学习雪茄、威士忌这些,我不是说为了装什么,而是想学习多种文化,学习怎么样跟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。

  我也会接触年纪轻的人喜欢的东西,我觉得我虽然算是中年人,但是我的心态还是很年轻的,我更希望拥抱新兴的群体。

  李伟成:某一些程度上来说是,首先我们没拘谨的工作方式,不是说所有事情都要层层汇报,我们比较开放。

  我们的工作氛围还是很轻松的,每天回来放放音乐,一起喝喝咖啡,聊聊天,我们公司几乎每人都喝咖啡,所以我们的咖啡文化打造的还算比较好。

  我觉的有句话可以形容,叫“学会吃西餐”。这哥西餐不是传统意义上牛排,学会吃西餐是要学会接受一种新的文化。

  不一定每天要做这件事,但要从心里面迎接它,不要抗拒它,这就叫“学会吃西餐”。

  特别是我经常出差到各地,作为广东人,我除了能吃粤菜,还要学会接受各种地方的菜系,欣赏它,找到它的美在哪里。

  “西餐”只是一个代名词,表示你的心态要开放,要拥抱新事物,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。

  李伟成:不是特别多,每个星期把任务分配好,把事情反馈好就行了。我们不怎么开会,但是有总结复盘,复盘也不是流水账,而是讲各自的心得。

  重要的事情,我们会直接和高管进行碰撞,其他细节就让他们团队小组自己去沟通。

  李伟成:我们的经销商首先在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放的,即使在行业做了很久,但他们的思想能从始至终保持年轻,可接受新事物,能和我们同频共振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我们在行动上能够保持匹配。他们在行动上做事比较迅速,更高效、更直接,所以我们决策也很快。

  我们对经销商,并不全是以年龄去划分,而是思想上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要和我们保持一致。

  现在我们也积极拥抱新媒体,在各大板块进行内容的产生、分发、输出,吸引到一些新的年轻人加入,我们这么做也还是为了吸引到同频的人。

  我经常被问到产品价格政策之外的问题,就是在新媒体上布局,所以我们也很注重新媒体的搭建,小红书、抖音,包括个人IP的打造。

  我觉得这是品牌方和代理商双方都要做的事情,我也经常跟我经销商去探讨这方面的事情。

  李伟成:对,从意大利回来我已经做了27条视频讲意大利的趋势,很多朋友都说我做的好。

  我觉得,虽然我们对这些意大利品牌很熟悉,但还有很多人不熟悉。通过我的个人号或者公司号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到意大利、西班牙的最新趋势,我自己也是蛮开心的。

  老牛:我觉得你要长期做,你的IP很容易塑造,职业+专注聚焦,确实也是修炼了那么多年,再加上整个履历也很完美。

  老牛:今天华夏陶瓷网更优选直播到现在告一段落,在这里预告一下,BG葆格荟在12月初广州设计周之前会做一场关于1200×1200mm规格瓷砖新品的发布会,也是方块美学第一次思想建立的雏形,请大家关注。

  陶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陶城报社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