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智能建造何以为生活带来更多想象
在建筑工地上,类似高空作业这样危险、繁重、环境恶劣的工作都将由机器人来完成;BIM技术让数据、信息、项目策划等实现共享和传递,再也用不着担心数据壁垒;装配化装修的出现让装修难、耗时长、不环保等问题迎刃而解……这类工业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的场景在嘉兴已经越来越常见。
自从嘉兴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、秀洲区入选省级装配化装修试点县(市、区)以来,嘉兴的建筑业刮起了一股智能化之风。嘉兴统筹推进智能建造国家试点、装配化装修省级试点两项工作,智能建造已实施23个试点项目,装配化装修已实施11个试点项目,储备项目43个;装配化装修生产基地全国领先,市场份额占70%以上。
智能建造到底智能在哪里?占有一席之地的嘉兴,如何找到发展方向,又如何让智能建造走入寻常百姓家?
以往,说起建筑工地,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脏、累、险”,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两脚泥”。如果你看到过海盐百步经济开发区工业社区邻里中心(一期)7号楼项目的建造过程,就会发现建筑工地也可以这么智能——
高大的塔吊吊起一个重量超过20吨的装配式箱体,缓缓吊到指定位置,控制室内工作人员的信号传来,“落!”历时约20分钟,在施工人员的有序配合下,箱体精确落位,顺利完成吊装。
可别小看了这个箱体,走进其中,整洁的墙面、崭新的地板,卧室、卫生间、阳台都已配备完毕。“项目一共有364个箱体,每个箱体的重量为22吨到30吨不等。借助C-SMART智慧工地系统、BIM技术等,我们能对箱体制造与安装阶段进行全过程信息跟踪。”望着眼前这幢高大建筑,项目经理潘朝晖自豪不已。从开工到封顶,该项目只用了88天,一座15层楼、包含378个宿舍房间、能容纳1500人以上住宿的建筑就拔地而起。
不同于平常的建造需要扎钢筋、抹水泥,智能建造让造房子就像“搭积木”一样。海盐百步经济开发区这一项目是中建国际投资(浙江)有限公司牵头打造的浙江省首个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,通过智能建造技术,整个建筑被拆分成模块,每一个房间就是一个箱体。箱体会在工厂内进行高标准的工业化预制,完成结构(含剪力墙)、暖通、水电、设备管线%以上的工序。“每一个箱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积木块,运输到现场后,借助塔吊安装到指定位置就好,省时省力还省心。”潘朝晖对此深有体会。
很多人也许会对智能建造感到陌生,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此布局。在嘉兴,很多建筑已经采用了智能建造的方案,使用了数字化建筑技术。
桐乡市梧桐街道凤凰湖西南侧,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建设。记者发现,这一项目涉及给排水、电气、消防、电梯等多项安装作业,管线布置错综复杂。但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内动动手指,就轻松解决了这些麻烦。
在传统的室内装修与机电安装穿插施工过程中,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时,往往需要人工画剖面图,反复讨论确定最优排布方式,费时费力。在巨匠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巨匠集团”)旗下的云匠数字建造技术研究院,工作人员利用智能建造应用平台就能对项目的安全、技术、进度等进行统一管理。
“我们运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三维模型,发现施工中的难点并进行快速优化,输出解决方案指导现场施工,大大降低了现场返工率,加快了项目进度。”巨匠集团副总裁、总工程师郑刚介绍,在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建设中,工作人员就提前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进行了管道碰撞检查,复核管道预留洞位置的准确性,合理排布管线,既满足了管线走向需要,又保证了空间舒适感。
各种数字化建筑技术的运用,在嘉兴早已不是新鲜事。南湖未来广场项目整个屋面均为复杂异形曲面,施工难度大,项目引入BIM参数化技术,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,在简化施工安装流程的同时,提升了施工准确性;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运用BIM技术成就了“三叶草”的精彩绽放,成为国际上首次采用水平悬臂式开启屋盖的项目、国内首次采用三等分圆形开启屋盖的项目;海宁市伊和家苑项目是全省首个AA级钢结构装配式公租房住宅项目,装配率达76%,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40%……
“没想到建筑工人的工作也能这么高大上,现在结束一天的工作,工服还是干净整洁的。”正如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工作人员纪建华所言,智能建造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。
如何将看似高大上的智能建造变成老百姓可接受的新技术,而不是敬而远之的新概念,道阻且长。从四面八方袭来的质疑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也是整个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“一开始是不同意的,但孩子坚持说这个好,还带我们去现场看,我才决定试一试。”最近,秀洲区王店镇明珠公寓居民冯砥忠家的厨房和卫生间进行了改造,“儿子要结婚了,我们老两口的家也要翻新一下。”怎么翻新?老冯和小冯之间产生了矛盾,“儿子要用装配化装修,说又快又干净,我们老一辈人肯定还是选刷漆的。”
在浙江鼎美智装股份有限公司,冯砥忠见识到了装配化装修的厉害。鼎美的工作人员展示了无胶大板、蜂窝大板等产品,冯砥忠新奇之余,将最担心的问题抛了出来,“一块板,会不会不牢固?”工作人员在一块6毫米厚的无胶大板上放上一整箱(24瓶)矿泉水,大板没有任何变化。“一箱矿泉水其实不足为奇,一块板最大能承受200公斤的重量,完全不需要过多的担心。”听到工作人员这么说,冯砥忠这才放心。
定下装修方案后,工作人员很快进场了。没有油漆、灰尘,也没有难闻的气味,并且如约在10天内完工。冯砥忠还仔细算了一笔账:如果采用地面铺设瓷砖、墙面采用乳胶漆的传统装修,费用约45000元,而采用装配化装修,厨房墙面铺贴铝岩板、地面铺贴SPC地板,卫生间安装吊顶和瓷砖,总共花了39998元;传统装修至少要一个月的工期,装配化装修只用了10天,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二。“已经用了大半年了,没有任何问题,非常满意。”冯砥忠说。
作为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程建造创新模式,智能建造的实施将对工程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进行全方位赋能,为建筑领域带来全方位提升。
海宁市伊和家苑项目是浙江省首个AA级钢结构装配式公租房住宅小区。项目现场,智能施工升降机格外引人注目,它配置了自动层门,可响应楼层外呼和笼内选层指令,无需人工操作,到达指定楼层后会自动开启。“吊笼和停靠层门处都有摄像头,如果乘坐的人数超过设定人数,升降机就不会运行,确保安全性。”伊和家苑项目相关负责人说。
不少传统建筑领域精细化管理的痛点、难点,都将被智能建造轻松化解。嘉兴市建设局联合南湖研究院开展仿生攀爬机理前沿技术研究,目前已成功突破人类立面活动障碍,研发出高适应性重载爬壁机器人,实现建设领域登高作业更安全、更简单;秀洲特雷通项目开发应用“低碳数字化管理+智慧绿色施工”系统,施工全套工艺流程净减碳6827吨;桐乡市中医医院项目引入内墙面抹平机器人、测量机器人、地坪抹平机器人、楼层清洁机器人开展现场施工作业,直接用工成本较传统施工节约近65万元……
朝着智能建造方向发展,嘉兴建筑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,新技术、新场景的不断涌现,更是让人对智能建造的发展前途充满期待。
高污染、高能耗、生产方式粗放、劳动效率不高、数字化程度较低……传统建筑业存在的问题不少,迫切地需要转型升级。
任何行业的发展变化,最终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嘉兴市建设局局长陆芸分析认为,如今的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,“在建筑领域,我们既要满足老百姓对‘品’的审美需求,又要守牢‘质’的底线,智能建造无疑是个理想的选择。”
作为一种新技术,智能建造还非常年轻,嘉兴在这样的领域有代表性的企业较少,相关研究也多以具体应用点为主,尚未形成整体的系统认识,也未提出清晰的发展路径。比如,涉及装配化装修的企业不少,但大多规模偏小,且不注重新材料、新工艺的技术创新,还停留在发展的初级阶段。
在嘉兴市区金都景苑小区和德信苑1号小区,能够正常的看到嘉兴蓝朵装配化整装公司的招牌,公司在小区内开设了社区服务店,以数字化样板房展示产品结构展示架和装配化装修绿色材料样品包,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和了解装配化装修。“开设社区服务店,不只是在展示产品,更是让我们消费者体验看得见、摸得着、买得到的智慧生活。”公司CEO王晓光翻了翻订单记录,“今年1月成交4单、2月成交0单,3月成交15单……15单是公司目前最大的订单量了,也算是看到了曙光。”
装配化装修是从传统的集成吊顶转变为顶墙集成装饰,是从材料供应商到服务商的转型,培育过程本就不是一蹴而就。“加上现在很多企业对装配化装修还处在观望状态,在装配化装修上真正迈步的企业并不多。”王晓光坦言,“如果再多些企业转型成为服务端,让更多消费者接触到装配化装修,或许它的被接受程度会慢慢的高。”
“借助装配化装修,整个项目的装修进度还是比较快的。”在秀洲洪合康养中心项目现场,项目负责人陈华永忙碌不已,工人们将蜂窝铝板组合在一起,很快,一面墙就装饰完成,“顺利的线月就能完成装修。”
在嘉兴,慢慢的变多的项目慢慢的开始运用智能建造。“我们通过项目试点,带动整个行业朝着智能建造方向转型,未来将会走进学校,甚至老百姓的家庭。”市建设局建管中心相关负责的人介绍。嘉兴于近日发布《关于公布嘉兴市第一批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清单的通知》,明确南湖区新丰镇人才公寓工程等25个项目为嘉兴市第一批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。在公布的试点项目中,涉及人才公寓、学校、医院、办公楼、商业综合体等多个应用场景。这是嘉兴市在推进装配化装修技术应用、培育智能装饰产业等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。
秀洲区通过实施集成家装“家居焕新”惠民工程,计划通过惠民补助、试点示范等投入各级财政资金约2000万元,对困难群众家庭采取装配化装修,以试点促示范。前不久,新塍镇庙云桥村居民陈伯欢家的厨房和卫生间历时10天,率先完成焕新。
鼎美、奥华、巨匠等一部分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已经崭露头角,对嘉兴发展智能建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嘉兴授牌了两批23个示范项目和22个示范基地,以试点培育推动智能建造走深走实、取得实效。嘉兴各地不断“添柴加薪”,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核心优势,把核心态势转化为发展胜势,具有嘉兴特色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正在形成……
顶着烈日“刮腻子”的工人可以穿着整洁的工服在流水线上工作、危险系数极高的高空作业将由机器人来完成、无人塔吊精准流畅地将钢筋吊至几十米高的地方……智能建造还能给我们大家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,未来值得期待。